全站导航
手机版
首页 > 十大品牌 文章详情

人类最伟大的100项发明,排第一的是它,你肯定没有想到

国产最好的智能马桶_马桶国产排名智能品牌_国产智能马桶十大品牌排名

■文章| 城市财经专栏作家叶克非

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卫生纸的文章,呼吁各位时光旅行爱好者珍惜这个用卫生纸擦屁股的时代。 毕竟古人用的是棍子、石头、土块、树叶……其实,除了卫生纸,还有一种东西就足够了。 让你放弃时光旅行的念头,那就是抽水马桶

当你坐在家里安全如厕,上完后一键冲走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放置粪便的? 当时英国一家杂志评选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100项发明。 电脑、飞机、电灯、印刷、轮子都在名单上,但抽水马桶排在第一位。

当然,有人说,最伟大的发明不应该是抽水马桶,而是下水道。 如果没有下水道,你的抽水马桶就没用了。 这么说似乎有道理,但与基础设施相比,像抽水马桶这样个人使用的东西,肯定会让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失去的痛苦。

在没有抽水马桶之前,人类世界有多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如厕问题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这种发展绝不是一条直线,经历了多次迭代。 之所以有重复,是因为古代中国和欧洲都曾有过比较高的时刻,但随后也走下坡路。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 厕所很早就发明了,在汉代被称为“壶子”。 到了唐代,相传因唐皇帝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壶子”改名为“麻子”或“舟子”,后来演变为厕所。 修建厕所的历史也很悠久。 但由于处理臭味的方法很少,厕所距离房屋较远,照明度较低,晚上上厕所很麻烦。 甚至有人掉进厕所坑里淹死了。 最有名的倒霉蛋就是金。 景公,一个国家的君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通人。

至于公厕,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 汉代,公厕仍由专人管理。 作为农业大国,汉代的公厕普遍与猪圈相连,不仅养猪,还积存粪便。

唐宋时期,城市管理比较完善。 到了宋代,城市里甚至出现了一排排的公厕,有人管理、清理。 产业链让城市更清洁。

欧洲的起点也很高。 古罗马时代的公共卫生设施相当完善,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伊特鲁里亚人已经挖掘了一个由岩石制成的下水道系统。 主干道有5米多宽。 下水道的七个分支流经罗马大街小巷,最后汇入主下水道。 在此基础上,古罗马修建了144个公共厕所,供全城公民使用。

古罗马公共厕所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们的娱乐性。 壁画和雕像非常漂亮,看起来就像宫殿一样。 公共厕所没有男女之分,厕所之间也没有隔断。 大家可以边上厕所边聊天,可以聊生意、聊政治、聊娱乐……

但中国和西方在厕所问题上都已经走下坡路了,而且下坡路几乎没有底线。

中国明清时期,厕所管理远不如宋代。 人们在街上大便,在厕所里倒污物,甚至连官员也免于这种习俗。 直到清末,上海设立租界,对外国人的管理规定中就包含了“不准随地大小便”的条款。 中国人对这个规定非常不舒服,以至于有些人爱国,骂外国人,因为他们不能随地小便。

欧洲中世纪的情况更糟。 从皇宫到贫民窟,到处都是屎尿,贵族们也随地大小便。 最糟糕的是,很多人习惯在楼上窗台上清洗尿壶,走在街上被尿液和粪便淋湿是常有的事。 1270年,巴黎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将粪便倾倒在窗台上,但很少有人遵守。 于是,巴黎后来出台规定,如果想把尿液和粪便倒在楼上窗台上,必须喊三声以提醒路人。 据说,男性走在女性左侧的礼仪与当年从天上掉下来的粪便和尿液有关。 让女人走在里面,粪便和尿液就会倒在男人的头上。

就连皇宫也好不了多少。 巴黎王宫的走廊甚至台阶上都沾满了尿液和尿液。 亨利三世曾经忍无可忍,命人打扫宫殿,但几天后它就变成了一堆粪便和尿液。 路易十四是最明智的。 为了解决宫内的排便问题,他选择轮流居住在凡尔赛宫、卢浮宫和枫丹白露宫。 也就是说,他去一处排便,免费离开另外两处。 人们打扫得很好。

抽水马桶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臭气熏天的欧洲显然不是人们想要的。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贵族约翰·哈林顿被流放。 无奈之下,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这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厕所的雏形。

1595年,他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卧室里安装了自己设计的马桶,但由于当时伦敦没有污水管和自来水,普通人无法使用,所以无法普及。

法国也是如此。 早在1691年,法国建筑师就在计划中构思了成套的厕所和管道工程。 1728 年,建筑师 宣布旧式尿壶将成为过去,人们应该使用管道厕所。 十年后,建筑师布隆德尔改进了带阀马桶,成为贵族家庭中流行的装置。

但搞笑的是,因为这种抽水马桶只存在于法国上流社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 因此,有一位作家曾记载,贵族家庭的女仆非常讨厌这种厕所,因为只有英国客人才知道如何使用它。 至于过夜的法国客人,通常会直接将粪便排泄在厕所地板上,让女佣的清洁工作成为一场灾难。

直到1775年,英国钟表匠亚历山大·卡明斯才根据哈灵顿的设计,在马桶下方安装了一根U形管道,以防止污水管道产生臭味。

18世纪末,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姆再次改进了抽水马桶,采用阀门装置,让水箱无水时自动关闭阀门,然后自动注水。 这是抽水马桶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步。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乃至欧洲传统社会,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1810年,伦敦人口超过100万,1830年超过200万,1850年超过300万。 增长速度是惊人的。 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却未能跟上。 1832年,由于泰晤士河严重污染,伦敦爆发霍乱。

痛定思痛后,英国议会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规定新建房屋必须有排污系统和存放垃圾的场所。 但十年后,泰晤士河因“大臭事件”引发严重霍乱,英国政府被迫开始大规模重建城市排水系统。

正是这一举措,使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污水下水道的现代化城市,随后其他大城市纷纷效仿。 正是因为下水道的逐渐普及,冲水马桶终于可以走进家庭。

有需求就有动力,抽水马桶才能得到更好的改进。 1889年,英国人托马斯·克拉普用浮球控制水流入储水箱,并发明了虹吸阀,防止沼气渗回马桶。 这也是抽水马桶历史上的关键一步。

抽水马桶的类型

抽水马桶发展到今天,种类也很多。 按污水排放方式分冲水式、虹吸冲水式、虹吸射流式和虹吸涡流式四种。

冲水式又称直接冲水式,是最低的类型。 顾名思义,它利用水流的动量来解决问题。 优点是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缺点是水池中心水域面积小,容易积垢,噪音较大。

虹吸冲洗型被认为是第二代。 它利用污水管道充满水时形成的压力(即虹吸现象)将废物排出。 它的缺点是容易溅水,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天涯论坛上提出的经典问题——“拉巴巴怎么压水花”。

虹吸射流式增加了射流附通道,利用水流较大的动量将污物推入污水管内,同时加速虹吸效应的形成,加快污水排放。 不易溅水,还可减少异味,噪音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虹吸涡流式为最高等级。 水流首先形成漩涡,然后通过虹吸管将污垢排出。 涡流的向心力很强,冲洗迅速而彻底。

中国抽水马桶的发展历史

1860年代左右,抽水马桶在欧洲和美国流行,象征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传播到亚洲。 1866年,京城同文学校学生张德义游历欧洲,在船上看到抽水马桶,并在《航海记》一书中写道:“两舱各有一间洁净室,有一个阀门,入口处有一个干净的水桶,掀开上盖,下面有一个瓷盆,水盆下面有一个孔通向水面,左边有一个水桶环。排便完后,把左边的环拉出来,水上有一个盆和水桶,再把右边的环拉出来,污垢就会随着水流下来。”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抽水马桶的文字记载。

不过,抽水马桶传入中国并不顺利,因为此时的中国与之前的欧洲类似,没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和自来水系统。 直到1904年,上海租界的商人要求安装抽水马桶,工部局以下水道系统不完善、担心影响水源为由拒绝。

民国时期,抽水马桶也成为中国的新潮流。 1922年,梁实秋在清华大学学生宿舍享用抽水马桶,感叹“毕业前的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

1933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新年特大号”,邀请名人和普通市民谈论他们的“新年梦想”。 响应的名人很多,如巴金、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等。

历史学家周谷城写道:“我梦想的未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坐在马桶上排便。” 晚年的他回忆,自己在湖南农村长大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厕所是什么。 ,于是就有了一个抽水马桶的梦想。

然而,当时的中国,抽水马桶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这当然与自来水和下水道系统有关。

1949年以后,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家庭中,抽水马桶也很少见。 198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中国37%的城市家庭只能与邻居共用厨房,76%的家庭没有独立卫生间。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迎来了陶瓷产业的春天和抽水马桶的春天。

陶瓷是中国发明的,但已逐渐被欧洲超越。 不仅高端瓷被德国迈森等品牌垄断,应用更为广泛的工业陶瓷和卫生陶瓷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也进入了快车道。 马桶座圈和冲水马桶的水箱是卫生陶瓷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无法生产适合抽水马桶的瓷器。 这种瓷器与普通的盘子、花瓶不同。 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吸水率一定很低。 同时,作为卫生洁具,表面的异物吸附率必须很低,还必须承受人的重量,并且强度必须足够。 。

很多人认为景德镇是中国瓷都,中国现代卫生陶瓷一定起源于这里,但事实并非如此。 卫生陶瓷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的景德镇,而是始于新兴的工业城市唐山。 1914年,唐山齐新水泥公司聘请德国技术人员,从德国进口原材料,开始生产卫生陶瓷。 不幸的是,二战爆发后,德国原料被断绝,齐心瓷厂改用中国原料进行生产,导致产量和产品质量急剧下降。

1949年之前,只有少数工厂能生产卫生陶瓷,产量也很低。 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里,中国卫生陶瓷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早在1984年,就有上海技术人员在专业文章中表示,目前上海电瓷厂卫生瓷分厂生产的马桶仍采用20世纪50年代唐山厂的风格。 而且,在产品抽检中,合格率不高,用水量低。 水位太高,冲一次需要十几升水。

1986年,上海电瓷厂卫生瓷分厂与美国公司合资,引进先进技术,购置一条年产36万件的中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 1989年出口。

1993年,我国卫生陶瓷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虽然专注于中低端市场,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大量出口产品。

2000年,建设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新建城市商品住宅淘汰一系列“落后产品”,其中包括禁止使用每次冲水9升以上的抽水马桶。 此外,原来合格率极低、密封性能差的金属密封水龙头也被陶瓷密封水龙头所取代。 当然,监管只是跟风,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人们有需求,旧产品自然就会被淘汰。

目前,我国冲水马桶市场产销量居全球第一,需求巨大。 2011年我国冲水马桶产量为3272万座,2015年为7029万座,2016年达到7404万座,产量逐年增长。

从品牌来看,已经有不少一线品牌。 例如,成立于1994年的箭牌卫浴、成立于1982年的惠达卫浴、恒洁卫浴、东鹏卫浴、法恩莎卫浴、浪鲸卫浴、安华卫浴、航海卫浴、金牌卫浴、康纳卫浴等。全部列出。 十大品牌。 此外,九牧等品牌也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在高端产品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来自日本的TOTO。 同类产品的价格基本是国产品牌的两到三倍。 科勒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卫浴品牌,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家族企业之一。 然后是西班牙品牌乐家(Roca),成立于1917年,现在是欧洲排名第一的卫浴品牌。

当然,也有更高端的。 例如,LV设计了一款售价10万美元的马桶。 据称,24个总价值1.5万美元的LV包包和行李箱被切出作为外部装饰材料,内壁贴满了金箔。 但这是唯一的一款,而且还没有量产。

智能马桶是未来趋势

1964年,美国有人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研制出具有冲水和烘干功能的智能马桶座圈,并获得发明专利,开创了智能马桶时代。

然而,智能马桶真正的量产是从日本开始的。 TOTO从美国购买专利并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座椅加热、暖风烘干、除臭等功能。

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是智能马桶领域最强的玩家。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公共厕所是世界上最干净的。 日本厕所也讲究舒适性和人性化。 智能马桶配备了洗手盆和干手器,还有除臭设施、自动升降按钮,最贴心的是仿冲水记录,可以避免各种尴尬。 目前,日本智能马桶的市场渗透率已达90%。 智能马桶盖也是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的热门话题。

国内智能马桶的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国内智能马桶90%产于浙江,60%产于台州。

1990年,台州威威电子洁具公司总经理金成宇在日本考察时第一次看到智能马桶盖。 当时,日本智能马桶的普及率高达80%。 于是,他花了8000多元买了一个松下马桶盖带回家。 然后他把它拆开研究。 1995年,中国第一台智能马桶花了数年时间才建成。然而,此时国内的智能马桶不仅技术不成熟,而且市场需求也较小。 即使是普通的抽水马桶,当时也不流行。 有多少人了解智能马桶? 即使确实有需要,也会选择进口产品。

但十几年后,台州的智能马桶产业已经崛起,并逐渐从简单的代工发展到自主品牌。 目前,从事整机生产的企业20家,相关零配件企业300多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智能马桶产业基地。 而且,除了陶瓷基地仍需从外省市引进外,其他零部件、管道以及包括电子芯片在内的塑料配件都可以在台州本地解决。

但在芯片核心技术方面,除了台州和上海拥有足够的技术和产量外,大部分来自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 而且国产芯片整体技术还比较落后,返修率比较高。 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有很多技术达到了国际标准。 例如,有的公司开发了即时加热恒温技术和水气混合处理技术,有的公司开发了紫外线杀菌技术、自动感应翻转技术等,还有一些防“泡沫盾”等专利。即防臭、防泼水时抗菌也很实用。

目前,许多公司仍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系统。 他们通过马桶座上的传感器监测用户的心率和体脂,记录如厕的频率和时间,并通过APP反馈数据,形成健康检测。 当然,相关产品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已经出现。 例如,TOTO的智能马桶不仅具有自动冲水、座圈加热、女性专用冲水、臀部清洁、暖风烘干、自动除臭、弱光照明等基本功能,还具有自动翻转等基本功能,还有按摩、通便等功能。功能包括播放音乐、收集尿液样本和测量血压。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马桶行业已经跨界经营。 小米推出了智能马桶盖,而且价格相当低廉,属于民用产品。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抽水马桶年产量超过8000万只,但智能马桶仅占5%,家庭普及率不足3%。 即使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家庭普及率也只有8%。 与日本90%的普及率相比,还有巨大的空间。 而且,智能马桶的价格和利润都远高于传统抽水马桶,尤其是进口产品,动辄上千元。 尽管国外大品牌、国内传统卫浴品牌以及专业智能马桶生产品牌都已进入这一市场,但仍远未达到饱和。 有人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马桶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

厕所的未来会告别下水道吗?

人类社会抽水马桶的真正普及,离不开下水道的配套设施。 很少有人会想到,时至今日,全球仍有20亿人用不上抽水马桶。 相反,他们继续生活在污秽污染中,使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009年,比尔·盖茨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能否跳过长期以来公共卫生的黄金标准——冲厕所、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

换句话说,人类能否不借助下水道设施,甚至不依赖水、电来解决城市的粪便问题呢?

因此,盖茨基金会在2011年发起“厕所革命”,研究各种新型厕所,比如不需要冲水的厕所、不需要电的厕所、不需要与城市下水道系统连接的厕所等。 ..

日本业界近年来也一直在研究无水马桶,也颇有成效。

这个想法不是一个噱头。 如果这样的产品研发成功,能够降低成本并普及,甚至可能改变人类社会。 日本正试图将无水厕所的概念引入非洲肯尼亚。 首先,适应当地环境,节约水资源。 其次,通过二级处理,将粪便发酵成农业生产肥料。

对于那些由于下水道系统不足或缺乏水资源而未能广泛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条出路。

赞赏 您的鼓励使我们更新的动力
全网好价
相关文章
扫一扫 扫一扫,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