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手机版
首页 > 评测 > 厨房小电 文章详情

单价从2万到30万!口罩“心脏”熔喷布涨价背后

从平时的2万元/吨涨至30余万元/吨,业内预测未来还可能进一步上涨……被称为口罩“心脏”的熔喷无纺布(下称熔喷布),近一个月内价格上涨15倍以上,形成了十分强劲的卖方市场。

疫情期间,口罩作为重要防护用品,成为一线医护、企业复工、民众出行的必备物资,市场需求暴涨。全国口罩新增产能快速翻倍,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供应出现紧缺。

国内过滤器厂家_中国最大的过滤器厂家电话_过滤器材厂家

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工口罩用无纺布。(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口罩核心原材料究竟有多稀缺?熔喷布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大量口罩生产线投入运营的情况下,为何厂家不趁机扩大熔喷布产能?口罩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何时能缓解?带着相关问题,记者追踪口罩上游产业链,调研口罩厂、布料厂、材料厂等关键生产环节。

热门面料

熔喷布货源紧缺,价格快速上涨,形成了十分强劲的卖方市场。

“除了熔喷布,其他都好办。”一位生产企业在口罩货源共享交流群中这样表示。

群里聚集了百余家口罩行业上下游生产企业,大家在群里交流口罩相关信息。虽然耳带、鼻梁条等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但货源并不紧缺,仅熔喷布就形成了非常强劲的卖方市场。

“最近我打听熔喷布价格,报价至少20万元/吨,三四十万元的也不少见。两周前我们还在以8万元/吨的价格进货,最高也只有12万元/吨。”山东一家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服装企业,近期出现“拿不到材料”的情况。该公司负责人丁艳说,熔喷布价格的快速上涨让人措手不及。

熔喷布是口罩过滤病毒的关键材料,堪称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医用外科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简称SMS结构:内外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单层或多层熔喷层(M)。熔喷布是熔喷层的最佳材料。

没有熔喷布,机器只能等布。青岛海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两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和一条民用口罩生产线。他们曾向当地政府反映,由于原材料短缺、拿不到货,一些生产线不得不停产。

“有钱也买不到符合医用标准的熔喷布。”盛达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其库存的熔喷布只能用到3月初。该公司目前有一条口罩生产线,3月初两条新生产线将到厂。届时,熔喷布日需求量将从现在的八九十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左右。如果买不到熔喷布,新生产线将难以投产。该公司已将需求信息上报政府部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解决医用熔喷布短缺的问题。

需求激增

熔喷布需求端,口罩新增产能较大,部分厂家到处找材料,推高了布料价格。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目前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110%。截至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能达1.1亿只,日产量达1.16亿只。目前,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陆续投产新的口罩生产线,新的口罩生产线还在不断投产。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熔喷布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缓解口罩短缺,非口罩生产企业转产口罩生产,成为重要途径。目前,多地政府纷纷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转产应急生产。从工商登记信息变化看,仅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就有3000多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中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体温计、医疗器械”等业务。

在2月21日上线的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工艺对接区”上,记者看到,多数企业都在求购熔喷布。

记者发现,近期面料价格暴涨主要是中小型口罩厂和刚转产的新建口罩厂反映的。山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口罩价格高企,口罩生产利润丰厚。加之地方政府主动要求,不少企业转产口罩生产,导致原材料需求激增,供应短缺。

为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防疫物资供应,国家和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指定了一批重点物资保障企业。这些口罩厂、面料厂生产由政府监控,销售由政府调度,因此价格涨幅相对可控。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涌现的大量口罩厂,并没有稳定的供应商,只能到处寻找原材料,甚至不惜高价收购。

供应紧张

在熔喷布供给端,一些小厂任意涨价;在熔喷布流通端,也有中间商趁机从差价中牟取利润。

走进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山东俊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俊福)工厂,记者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据悉,他们从1月27日接到工信部通知以来就一直加班加点,10条生产线全部24小时满负荷生产。山东俊福生产的熔喷布日产量约13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按照国家和有关部门调度,主要供给湖北、山东等地的下游企业。

国内能够生产熔喷布的规模厂家并不多,行业长期缺乏关注,不温不火,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局面。目前国内熔喷布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少数省市。

熔喷布供给端,大型熔喷布厂受政府调控影响价格涨幅不大,但部分小型熔喷布厂却随意涨价。

“熔喷布正常价格在2万元/吨左右,现在我们的价格是10万元/吨,在我们的压价下,当地小布厂不敢涨价,但一些缺乏龙头企业的省区,小布厂涨价到20多万元/吨,很多口罩小厂想用我们的材料,让当地政府来协调,我一天能接到两三百个电话。”山东俊富总经理黄文胜说。

湖北仙桃一家口罩厂负责人称,目前仙桃熔喷布价格在20万元/吨左右,而疫情发生前的价格在2.2万元/吨左右;江苏南通一家熔喷布生产企业称,为了让口罩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一些口罩厂开出高价购买熔喷布。

不少不在口罩原材料保障名单内的小熔喷布厂,涨价现象严重。山东一家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林友强说,平时有稳定客户的熔喷布企业,为了维系客户关系,不能随意涨价;一批没有稳定合作方、过去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则恶意涨价,企图赚快钱。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熔喷布供应商在市场上表现得颇为“激进”,不仅少发货、开具发票甚至不开具发票,还要求下游工厂用“硬通货”口罩来抵价,还要额外索要现金。

在熔喷布分销端,也有中间商趁机从中赚取差价利润。

一位转产口罩的中小企业主告诉记者,在一些口罩原材料资源对接的微信群里,中间商肆意抬高价格,“他们趁着我们货源不足、生产心切,张口就开出每吨三五十万的高价,经常说‘你要的话赶紧转钱,不要的话还有很多人要’,制造出‘瞬间涨价瞬间卖完’的紧张感。”

山东某地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人囤货倒卖,倒卖时大幅抬高价格,不少熔喷布滞留在仓库和流通环节,等着涨价,供需不能很好匹配。

可观的利润

记者采访了解到,口罩惊人的利润是口罩厂愿意高价采购熔喷布的重要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1吨熔喷布可以做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如果熔喷布以20万元/吨的价格卖,布价在一只口罩的成本中只占0.2元。政府现在从山东调拨的口罩价格在1.5元左右,另外补贴0.2元;北京在4元左右,上海和湖北在3元左右。虽然最近物流、人工、熔喷聚丙烯等成本都翻了一番,但这些也占了口罩价格的很小一部分。

另一方面,口罩需求量大幅增加,一些急于复工的企业不顾原材料价格,推高了口罩价格。“最近,全国范围内企业复工潮,国家要求企业必须给员工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如果每家企业、每位员工一天用一个口罩,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林有强说。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国内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就业人员总数高达5.33亿人,按每人每天佩戴一只口罩计算,每天至少需要5.33亿只口罩,与目前的日产能相比,口罩缺口巨大,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尴尬的“细腰”

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产能呈“葫芦形”,这也是熔喷布短缺的根本原因之一。

山东道恩集团董事长于小宁表示,目前下游口罩工厂增长较快,全国产能近一个月增长2倍左右,是“葫芦里”;中游熔喷布产能增长较慢,受前期结构性行情较小影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是“葫芦里”;上游熔喷聚丙烯龙头企业扩产较快,基本能满足下游对熔喷料的需求,是“葫芦里”的“上端”。以道恩集团为例,公司目前已经接到未来两个月的订单,熔喷料日产能已由原来的85吨左右扩大到现在的200吨左右。

这一尴尬的“细腰”已成为制约下游产能扩张的“瓶颈”。

记者调查发现,熔喷布产能遭遇瓶颈,是因为生产线扩建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

余小宁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投资小、技术含量低、复制快、易操作的口罩生产线,熔喷布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熔喷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口罩的质量,熔喷布厂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几亿、几千万,设备制造、安装比口罩生产设备复杂得多,对厂房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

目前,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和关键部件的厂家并不多,喷丝头、喷丝头等核心部件的生产与国外厂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进口设备的交货周期和组装时间也相对较长。“进口模头、喷丝头的交货周期为四至六个月,国产模头两个月就能交货,但这种交货周期短的模头无法用来做高端医疗产品。”黄文胜说。

长达数月的零部件采购周期限制了熔喷布设备的交付能力,很难像口罩机那样“一夜之间”投放市场。据了解,一些销售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的公司,正在利用库存快速组装新的生产线。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的设计、加工和调试也需要大约两三个月的时间。

浙江一家熔喷布生产设备供应商表示,如果真的引进熔喷布生产线,疫情带来的需求高峰可能早已过去。这种担忧阻碍了不少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熔喷布市场本来就不大,一旦疫情结束,熔喷布厂家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大。

尚待开发的产能

业内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链整体协同,挖掘相关企业和龙头企业潜力,最大限度发挥熔喷布产能。

专家认为,针对口罩产业链中熔喷布等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保障供应、稳定价格:

一是鼓励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转换生产供应口罩物资。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生产工艺以纺粘法为主,2018年纺粘法非织造布产量为297.12万吨​​,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50%,主要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而熔喷工艺仅占0.9%,熔喷非织造布产量为5.35万吨/年。这些熔喷布不仅用于口罩,还用于环保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

黄文胜说,生产汽车隔音棉、熔喷保温棉、熔喷吸油棉等材料的企业,均可转产生产口罩防护专用滤料,这些企业年产能约15万吨。据了解,比亚迪、长安汽车、北汽、上汽等汽车厂商发挥产业链优势,调动吸音棉配套厂商,对原有熔喷布生产线技术进行改造,转型生产口罩专用滤料。

二是以国有企业为龙头,加快上马熔喷布相关生产线。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委高度关注国内防疫物资供应链、产业链变化,引导中央企业主动补齐短板、补弱项。

由于熔喷布原料聚丙烯来源于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熔喷布具有优势。中石化已投资约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江苏仪征化纤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日产量可达12吨N95口罩熔喷布或18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可加工成1800万只医用平面口罩。

三是加强政府调控,确保上下游供给平衡。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雷利民表示,当前口罩产业链企业生产形势复杂,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准确了解复工率、新投产生产线实时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口罩产业链呈现“上游原材料市场化、下游口罩行政化”,市场机制与计划管理的矛盾不断显现,建议采取行政手段适当干预,理顺衔接。

余晓宁表示,面对这次疫情,中央和地方协同决策,为行业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下一步要加强产业链整体协同,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对口罩厂、布厂、原料厂的数量、分布、产能、在建产能等进行全面统计。非常时期,企业家在组织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要提高全局意识,配合政府调度,完成好防疫任务,让市场更加有序发展。

赞赏 您的鼓励使我们更新的动力
文章力荐商品
猜你喜欢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16 and itemdpid= limit 1
相关文章
扫一扫 扫一扫,看更多